秋天的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大庄村,田野褪去夏日的热烈,枝头的树叶渐次泛黄。村头,老人们聚在一起,最常谈起的话题之一就是王国月。“这个尕丫头厉害得很,她来了以后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说起她,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王国月是大庄村新来的党支部书记。这位文采出众的大学生,如今将才华扎根于泥土,把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了乡村的大地上。
炕头听真话,入户察实情
在大庄村的村委会外墙上,“有事请找我,我是村书记”的蓝色联系牌,是王国月对村民的郑重承诺。牌子挂出后,村里累计收到12件村民的诉求,其中11件已在她的奔走下圆满解决,剩余1件也正稳步推进。
初到村庄,面对陌生的环境,这位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没有退缩。“既然来了,就不能把自己当外人。”王国月说。她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在行走中感知乡情,于闲谈里倾听民意。
王国月正在记录村民诉求。人民网 马可欣摄
翻开她的工作笔记,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村民心头的要紧事:王婶家被淹的半分地要处理、西头几户拖延半年的天然气押金要解决、搬迁区堆积的垃圾要清理……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成了她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在她看来,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有俯下身才能听见真心话。
脚下沾泥土,行动解难题
在王国月的字典里,“实干”二字总是格外醒目。她将收集到的问题列为“民生待办清单”,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回应期盼。邻里因浇水起纠纷,她拉着双方到地头量边界、调矛盾,用“换位思考法”化解矛盾;天然气押金难退还,她三番五次对接公司,带着村民代表上门协商;搬迁区垃圾堆积,她牵头组建保洁队,完善“户分类、村收集”制度,让昔日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干净整洁的小广场。
王国月(右)实地检查水井设施。大通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解决民生难题的同时,她始终牢记党建引领的责任。她带着党员们解读乡村振兴政策,把会议室变成了“加油站”。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老党员主动当起政策宣传员,8名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成了村里最活跃的力量。
“党员往前站,群众才能跟着干。”王国月深信,党员的榜样力量,就体现在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实事里。
心头谋发展,笔下落蓝图
“解决眼前的问题是基础,让村子富起来、强起来才是目标。”半年来,这位年轻的村书记目光始终投向更远的未来。村里闲置的土地如何盘活?村民零散种植如何形成规模?这些问题,她和村“两委”成员反复讨论,一次次到周边的村子去“取经”。
王国月(右)带领村民学习相关政策。人民网 马可欣摄
如今,一份沉甸甸的发展计划已经初步形成:引进优质蔬菜品种,打造800亩特色马铃薯种植基地;结合村内生态资源,发展农产品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规划不能停在纸上,我们已经对接了种植大户,下一步就是脚踏实地,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谈及未来,王国月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从窗明几净的教室走到泥土芬芳的田埂,从手握笔杆的大学生变成挑重担的村支书,这个年轻的“外乡人”只用了半年,就把自己变成了村里的“自家人”。她用脚步丈量民情,让青春的热忱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焕发出鲜亮的色彩。正如她在日记中所写:“农村的天地广阔无边,只要肯撸起袖子、扎下身子,就能在这里长本事、干出真模样。”(马可欣、赵金枝)
上一条: 没有了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陈燕)2月3日,陕...[详细]
人民法制报河南讯(本报杨斌周印/图通...[详细]
女兵是世界各国阅兵式上的“靓丽风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