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前沿
8名木匠到印尼打工遭欠薪,法院调解的结果是……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发布时间:2025-08-31 19:45:34 加载中...

图为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滁州市商务局领导和张倩法官(左四)组织调解。商仑 摄

“这都是我们在国外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感谢法官为我们追了回来。”近日,拿到公司补发的工资款后,工人代表何某难掩激动之情,对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张倩说道。

想起两年前在印度尼西亚的务工经历,何某至今还觉得像做了一场梦。

“招木工200名,每天工资500元至550元”“根据手艺定工资,包吃住”“带薪培训一个月即可出国”“只要你技术过硬,我带你一起环游世界”……

2023年3月,家住四川省宜宾市的木工何某,刷到了滁州市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滁州某建筑公司)在一家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招聘广告,立刻心动起来。他想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木工技术,去印尼一边赚钱一边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有不少木工也被这条招聘广告所吸引。

同年4月,何某和其他工友经滁州某公司安排,在机场办理出境手续时,与其关联公司安徽某劳务公司(以下简称某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后,便前往两家公司在印尼承建的工程项目,从事木工工作。

然而,在海外的工作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超负荷工作成了常态,双休日、节假日休息时间也被克扣,甚至会被随意罚款。最让工人们气愤的是,公司并未兑现他们承诺的高额工资,而是以劳动技能、工作能力考核不达标为由,降低了工资标准,并让大家在新的工资核定协议书上签字确认。

“在异国他乡,我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真的没办法,只能在协议上签字。”何某回忆当时面临的处境如是说。

在印尼工作了半年时间,何某想回家了。2023年9月,在某劳务公司的要求下,何某按重新核定的标准领取工资后,签订了解除劳务关系协议书。回国后,何某作为工人代表,一直在帮助有相同处境的工友维权。他先是向滁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在收到不予受理的通知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滁州某建筑公司存在对外招工并进行用工管理,强迫接受工资核定协议,随意罚款、克扣工资等情况,请求法院确认与滁州某建筑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其应支付工资差额、经济赔偿金、加班费等费用。

一审法院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驳回了何某等人的诉讼请求。今年4月,何某等8人上诉至滁州中院。收案后,张倩通过关联案件搜索发现涉及两家公司的劳动争议有几十起,部分案件调解、撤诉了,部分案件被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在深入研判该系列案件卷宗材料后,张倩感到不应该将这批案件当作简单的劳动争议案处理,背后涉及外派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如果妥善化解也能让更多人受益。

“法官,我们去国外打工不就是想多赚点钱嘛,谁能想到会被扣这么多。”

“去之前承诺得那么好,去之后却想方设法卡我们的工资,真让人寒心。”

考虑到工人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张倩一个一个与他们电话沟通,倾听他们的委屈和怨气,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解开他们的心结,有时候一个电话能打一个多小时。

张倩还与滁州市商务局积极沟通联络,咨询了一些企业海外用工方面的专业问题,并邀请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一同参与调解。在详细了解了众多工人海外务工的遭遇后,张倩拨通了滁州某建筑公司负责人的电话:“要不是想着能多拿点工资,谁想背井离乡远赴海外呢?从法理上说,你们在国内允诺高工资,等工人们到国外后却随意降低工资标准,本身就违反诚信原则,这也是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从企业发展角度看,除了在法院的这些纠纷,还有很多工人到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你们也要考虑企业声誉,反思如何减少风险,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法官,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对很多法律法规政策都不太懂,之前一直没太注意公司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好好借此机会整改,该补的工资款一定不会少。”滁州某建筑公司负责人态度很好。

经过来回几轮的沟通,在滁州中院和市商务局的共同调解下,何某等8人放弃了部分加班费补偿的诉求,滁州某建筑公司也同意按照之前承诺的工资标准,为工人们重新核定补发工资款,并退还不合规的罚款,共计27万余元。

此外,还有一起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的同类案件,经过张倩释法说理,两家公司同意一并支付该案工人的工资款。

“本来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在法官的努力下,把我这个案件也成功化解了,让我深切感受到法院真的在用心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该案当事人王某说道。

今年6月,在滁州中院的调解室内,何某等8人的诉讼代理人与滁州某建筑公司代表签订了和解协议。何某等8人撤回了二审上诉,该系列案件得到圆满化解。

“此类劳动争议因劳动地点在境外,且涉及企业众多,法律关系复杂,劳动关系认定困难较大。若不妥善化解,将会激化矛盾,对劳动者、对企业则是两败俱伤的后果。作为法官,我们不但要从案件本质上发现问题,从法律上梳理各方关系,也要分别站在劳动者和企业的角度,通过调解方式反复沟通、释法明理,让他们不断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发现改进的方法,充分引导他们找到化解矛盾的最优解。”张倩说道。

针对该系列案中存在的企业用工失范、劳动合同虚设、滥用格式条款等问题,滁州中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滁州市商务局发送司法建议书,进一步推动辖区内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合法合规用工,督促相关企业切实提升合规意识和规范化水平,保护外派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同类型纠纷的发生。(本报记者 周瑞平 本报通讯员 商仑)


责任编辑:管理员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