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法天地
“见微知著”镌刻法治建设生动印迹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回应群众更高法治需求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2-03-09 13:08:22 111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开篇集中报告最高检制发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情况,属近年来首次。案例是最高检工作报告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法治建设的生动印迹。

积跬步以至千里。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通过能动履职将司法理念与百姓身边的案件相结合,直观释法说理,促进社会公众理解、遵守法律,提升法治意识,共办理各类案件363.7万件,同比上升20.9%。一个个具体案件中,检察机关将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融为一体,“见微知著”挖掘深层次矛盾、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用匠心推进诉源治理,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没完没了”监督跟进保护孩子成长

【报告摘要】检察综合保护让孩子们更好成长。未成年人文身易感染、难复原,就业受限、家长无奈,江苏、浙江等地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禁止为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文身。

【报告案例解读】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检察院对章某为未成年人文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文身馆经营者章某为40多名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在未取得医疗美容许可证的情况下为7名未成年人清除文身。检察机关基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针对监管盲区,提出完善管理的检察建议。

【亮点】2021年1月起,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工作在全国检察机关稳步全面推开。检察机关统筹发挥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促进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贯通实施,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优势和特色日益凸显。

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最高检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通过对罪错未成年人特殊矫治教育措施的落实,涉及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特殊制度的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相关违法犯罪信息入职查询制度的落实,对未成年人抚养、教育和保护职责的履行等推动解决未成年人保护的普遍性、系统性、源头性问题。

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副厅长陈晓:“无证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公益损害问题,难根治,易反复,家长揪心,社会关切。检察机关围绕这些问题提起公益诉讼,主要把重点放在跟进监督、形成合力、标本兼治上,发挥社会支持体系作用,“没完没了”持续监督跟进,确保治理取得实效。

治理网络严惩危害社会秩序“小案”

【报告摘要】继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自诉转公诉,接续发布公民人格权保护指导性案例,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起诉3436人,同比上升51.3%。

【报告案例解读】钱某在酒店偷偷安装摄像头,偷拍入住旅客的性行为,筛选、剪辑后在网络上贩卖,或者直接贩卖摄像头网络链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检察院准确界定“淫秽物品”“贩卖、传播行为”,依法严惩网络背景下传播淫秽物品犯罪。锦江区检察院从建立健全旅客隐私保护、加强日常检查巡查等方面,向治安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发出检察建议。相关部门已落实整改,加大保护公民隐私安全力度。

海南省检察机关对网络大V罗某某以侮辱方式侵害抗美援朝冰雕连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提起公诉,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以法治维护英烈权益、捍卫英烈荣光。

【亮点】2021年,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实施,对网络时代背景下人格权保护意义重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人格权保护,对公民的人格权提供了全方位的司法保护。

最高检检委会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侵犯人格权犯罪案件虽多是“小案”,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对社会安全、公平正义的感受。检察机关强化履职,依法惩处侵犯人格权犯罪。积极适应网络时代人格权保护的法治需求,切实办好每一个具体案件,与各执法司法机关一起共同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惩罚性赔偿致使“痛到不敢再犯”

【报告摘要】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司法解释,对制售注水肉以及伪劣保健品坑老等犯罪从严追诉、从重处罚。

【报告案例解读】吕某、张某等人购入来源不明的含有西药成分盐酸二甲双胍的“三无”保健品,自行包装,谎称产品为纯中药且具有化糖疗效,诱骗众多高血糖患者购买服用。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判决吕某、张某等人承担十倍惩罚性赔偿980万元,获得法院判决支持。

【亮点】最高检于2020年7月启动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全流程加强监督。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各地检察机关注重服务大局与立足本地实际相结合,通过“大专项套小专项”,着力解决好公益损害突出问题。针对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损害多存在跨区划跨地域的特点,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一体化机制优势,强调上级检察院的统筹协调作用。这些领域公益损害难根治、易反复,检察机关建立跟进监督、“回头看”等长效治理机制。

解“法结”“心结”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

【报告摘要】狠抓领导干部带头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基层检察院受理首次信访全部由院领导办理;全面推开检察公开听证,对争议大、影响性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参与评议,是非曲直大家听,“法结”“心结”一起解。

【报告解读】2021年,最高检开展“百件积案化解”攻坚行动,对100件长期信访、矛盾突出、反映强烈、化解难度大的“钉子案”“骨头案”开展集中攻坚,目前已经全部办结。

【亮点】张军等最高检领导分别主持召开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听证会,均取得良好效果。

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2021年,检察机关探索在信访接待场所及时就地开展简易听证,共开展不同类型简易公开听证案件5832件,其中最高检开展160件,信访矛盾有效化解率近80%。2022年,检察机关将全面推开简易听证。

推动打造安商惠企法治营商环境

【报告摘要】着力营造安商惠企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抓实在辽宁、江苏、广东等10个省市检察机关开展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依法可不捕、不诉的,责成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切实整改;与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8部门共建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司法、执法、行业监管联手,以严管体现厚爱。

【报告案例解读】湖北某药业公司因缺少进项发票,在无实际货物交易的情况下,接受外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额141万余元抵扣税款。案发后,公司主动全部补缴。

公安机关商请检察机关派员提前介入,检察机关决定将药业公司企业合规程序前置至侦查环节。合规考察期间,检察机关选择税务师和律师担任第三方监管人,引导企业对内部管理实施全方位合规建设。经合规考察验收合格、公开听证后,检察机关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药业公司充分感受到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司法办案的温度,改变赴外地拓展计划,投资1亿余元在当地新建占地30亩的研发和物流基地。

【亮点】稳企业事关保就业、保民生。最高检强调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产权纠纷与恶意侵占、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等,要求审慎采用限制人身和财产权利的办案强制措施。提出“对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成立第三方机制管理委员会,确保真整改、真合规。

最高检办公厅副主任胡光阳:对涉案企业,保护不能放纵,厚爱不能溺爱。最高检创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做实既厚爱又严管。对于经独立第三方评估认为虚假整改或整改无效的,依法提起公诉,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责任编辑:管理员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