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推荐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荣民控股集团董事长史贵禄:以国之立法权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西部法治在线 发布时间:2021-03-11 13:21:38 111

u=1787940417,619485320&fm=26&gp=0.jpg

史贵禄


  乡村振兴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立法,缺乏法治基石、完整的保障体系以及整体的乡村竞争力。对此,我建议通过立法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且立法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乡村产业振兴。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运用科技进行扶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康养产业、食品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激活农村发展动力。

  二是乡村人才振兴。要建立一支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留住乡村本土人才,要选拔培养优秀的人才到农村去发展,利用其掌握的文化、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优势,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保护、挖掘、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把保留传统乡村文化风貌融入乡村振兴的战略之中,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发挥特色节庆活动的作用;制定乡规民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是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造福子孙后代,吸引城市人到乡村投资兴业或养老。

  五是乡村组织振兴。要强化党建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发展新格局,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去年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仍是“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六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本身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其本质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2020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下半场,提升城市品质愈发受到关注。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城市具有更高的集聚效应,但这只是一个维度,还应从社会、资源、环境、国家安全等多个维度去考虑问题。不能简单以城市规模来表述城市发展方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需要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重点实现形式是城市群。总体而言应该“抓两头”,既要发展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又要促进相当一部分重点小城市和县城的良性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而不能“一刀切”。

  七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过去我们认为城市会不断增长,但现在有的城市增长放缓了,有的停滞了,有的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出现了收缩型城市。一些地区中小城市萎缩严重,缺乏发展动力,所以应该选择一些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重点发展。当前以县域为单元的产业和人口集聚态势比较明显。以县域为单元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农村本身,还需要依靠城市的带动。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带动农村地区发展,而处于中间环节、作为连接纽带的县城作用将更为明显。所以,有重点发展县城是人们自由选择落户地的结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要,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必须关注的重点。

  八是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城市病”是不少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实中的“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内涝频发和奇形怪状的建筑等,让城市很烦恼。其实不仅大城市有“城市病”,中小城市、小城镇也出现了“病”或者“亚健康”现象。治理“城市病”首先要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因为城市是一个巨型复杂的系统,包含着全部生产、生活、生态等要素,如果不尊重发展规律,就容易出现失衡。因此,现阶段应更全面、更系统、更辩证地来应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把“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要求落实到位,“城市病”问题就会越来越少。比如,“十四五”时期我们需要加大推广“生活圈”理念,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设置超市、学校、绿地、健身设施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五分钟幼儿圈”“十分钟老人圈”“十五分钟生活圈”。这样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还有助于解决“钟摆式”交通问题,缓解交通拥堵。

  九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还应着眼于解决社会新矛盾。城市人口密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交汇,发生在城市的灾害往往具有放大效应。城市中初始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容易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也要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韧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我国城镇化上半场展现的比较典型特征是规模化扩张,而下半场则将更加强调品质提升。不仅要解决“有无”的问题,更要解决“优劣”的问题,而且其中城市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强调的是“细”和“微”。

  十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城市更新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内需、建立内循环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化解过剩产能,还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自主创新留出时间和空间,为建筑原材料、建筑服务、房地产、建筑工程、社区服务等多个行业带来市场机遇。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目前,绿色建筑占我国建筑总量的比例还不大,有大量既有建筑需要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进行节能提升。立足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而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引领夯实基层政权。为乡村配好第一书记,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组织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

  此外,我建议进一步补充称,要通过乡村振兴立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通过立法,打通物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立法,保护和传承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立法,建设法治乡村。

(江金骐 编辑/供稿)


责任编辑:管理员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