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环境保护
铜川:煤炭“老”城跑出绿色速度
来源:发布于:2020-11-19 09:15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0 00:14:38 111

没有资源可以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实现“无中生有”?

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传统优势产业如何实现“突围”?

曾经高污染的水泥企业,何以能成为“城市的净化器”?

……

在铜川,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作为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铜川名字里虽带个“铜”字,却是因煤而兴。它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为国家建设贡献了7亿多吨煤炭和3亿多吨水泥。经过60多年发展,铜川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铝业、水泥、陶瓷、医药、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然而,铜川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2009年,铜川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十三五”中后期,铜川产业投资项目增多,能耗指标趋紧、环保任务重、压力大。铜川如何实现由“黑”转“绿”的嬗变,如何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11月18日,全省2020年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走进铜川市。在这里,观摩团成员看到,铜川在努力奔跑,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之道。

“无中生有”,看高新产业如何“领跑”

从离家的那一刻起,陕籍侨商隽培军始终惦记着回家的路。

隽培军是西安市鄠邑区人。1996年,他到日本自费留学。毕业后,隽培军在日本从事电子电路设计工作,后来在香港开了一家贸易公司。2014年,隽培军又在深圳建了自己的工厂。发现深圳的产能饱和后,隽培军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地,家乡陕西成了他最想回去的地方。

在考察过省内不同城市后,今年3月份,由隽培军创立的隽美经纬电路有限公司在铜川成立。

“与铜川真叫‘一拍即合’!”隽培军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我看好铜川的区位优势,铜川提供给我们的保姆式服务让我在此创业很安心。”

隽美经纬电路有限公司总投资67亿元,产品涵盖新能源、物(车)联网、5G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三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将建成西北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柔性线路板、软硬结合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的大型高科技企业。

高质量发展不能以环保为代价。为此,隽美经纬电路有限公司还建设配套废水处理站、废气处理塔等环保设施,处理后的排水能够用于绿植灌溉及公司生产再利用。

“创新曾经是铜川的短板。但铜川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紧扣创新链,在‘高精尖新’上求突破,让高新产业‘领跑’成为铜川人的共识。”铜川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晓刚说。

据悉,在铜川光电子集成产业园里,已经有包括隽美经纬电路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相关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以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配套产业相辅相成的产业链。

延链补链,看优势产业如何“并跑”

曾几何时,铜川依托传统优势资源,用煤矸石发电,用电炼铝,对铝进行深加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2010年就因此而建,其最大亮点就是以铝及其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循环经济为主线,园区所有项目都围绕在这条主线上,相互之间互为关联。

如何最大程度延伸产业链?11月18日,在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里,当一件件银色的轮毂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出生”时,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

“现在我们一分钟都不敢耽误,年底的订单很多。”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说。

作为苏陕合作中单体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标志性项目,2018年8月,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由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美达集团有限公司、铜川市产业合作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三方共同出资成立。公司总投资10亿余元,主要从事汽车铝合金轮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项目的落户不仅填补了陕西省轻量化铝轮毂制造的空白,也是“陕西制造、铜川配套”的标杆企业。

据王兵介绍,落户铜川既是对苏陕协作的积极响应,也是为了把握陕西重点发展汽车产业的机遇,依托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煤—电—铝”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铜川依托优势产业“强链补链”的重大举措。该产业园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铝精深加工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目前达美轮毂、特必克摩擦片、文达汽车配件等30个项目已落地建设,玲珑轮胎、量泰紧固件等21个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260亿元,完成投资98亿元。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中国建筑铝型材20强铭帝集团,也是依据“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战略规划而建。项目建成后,15米全自动氧化生产线为亚洲最长,7500吨卧式挤压机为西北最大。

“我们希望为铜川铝产业延链扩链、转型升级,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贡献自己的力量。”铭帝集团总经理邓春平说。

净化城市,看传统产业如何“跟跑”

水泥企业居然能成为“城市的净化器”?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但铜川惠塬绿色建材项目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该项目总投资240亿元,建设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纳米碳酸钙三期、年产5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材等7个产业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

呛人的粉尘是传统水泥产业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冀东水泥的工地却是路面整洁,空气清新。

“我们坚持绿色、智能发展,超低排放,建设花园式工厂,物料也在封闭环境内运行。”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区域党委书记韩保平指着不远处一座高大建筑说,“我们建成的铜川万吨线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项目,可处置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多类固废、危废,推动水泥企业向环保型企业转型升级,使水泥窑华丽变身成为‘城市的净化器’!”

人工智能、5G技术远程操作、无人机巡检……这些智能化手段的应用,更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水泥行业的认知。

紧邻冀东水泥的尧柏水泥,也同样走绿色和智能化发展道路。尧柏集团总裁王蕊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建设的新型绿色环保产业园项目,将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智能集成、新型材料、节能绿色、环保健康的新型产业园区。

两家水泥企业的绿色发展正是铜川在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上的具体行动,即实行“两减(减煤炭、水泥产能)两增(增精洗煤、骨料产能)一延伸(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

“抓招商、抓项目、抓环境、抓落实,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正在逐步打破,新产业新动能正在蓄势发力。”铜川市市长李智远说。

令人振奋的成绩是:今年以来,铜川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生产总值增长4.7%,居全省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居全省第四位。

这正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更是铜川这座煤炭“老”城跑出的绿色速度。(陕西日报记者 王晓阳 王佳伟 周明)

责任编辑:刘建志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