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阅读
深化合作、造福人民,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5 20:31:26 加载中...

       浩瀚的太平洋,百川归流、联通四海。奔涌的巨浪,如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脉动,激荡出“亚太奇迹”的光辉历史,也承载着亚太发展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的共同梦想。

  应韩国总统李在明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中国元首外交聚焦亚太合作这一国际舞台,世界高度关注中国领导人与各方再度聚首,期待倾听彰显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的中国方案,期盼太平洋的浪潮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元首引领,为亚太和世界发展定方向

  海图是航海者的“第二双眼睛”,只有对规律做客观的总结,对方向做精炼深刻的表达,才能指引航程。

  近几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均围绕两大核心议题:“亚太奇迹”从何而来?世界与亚太未来何去何从?

  “亚太的成功源于我们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源于我们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源于我们始终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互利共赢和相互成就。”

  习近平主席深刻总结“亚太奇迹”的根源,呼吁亚太经济体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为亚太发展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绘制了清晰的“海图”。

  经验弥足珍贵,初心需要坚守。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始终是亚太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与贡献者,并通过元首外交引领,不断为亚太命运共同体扬帆远航指明方向。

  中国曾两次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将于2026年第三次主办。习近平主席出席了2013年以来的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会议成功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在巴厘岛,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亚太命运共同体”路线图,主张亚太地区应谋求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寻求联动发展;

  在雁栖湖畔,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描述“亚太梦想”新愿景;

  在茂物目标到期之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四个“坚持”,开启亚太合作新阶段;

  在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四项重点工作,提出深化区域合作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在亚太合作走向下一个30年之时,习近平主席深刻总结了亚太合作历程的有益启示,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主张,顺应大势、合乎民心,引领中国成为亚太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对亚太合作和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得到各方高度认同。世界感叹,“全球需要像习主席这样的领导人”。

  从坚定的中国立场到务实的中国方案,中国始终高举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开放型经济和亚太经济一体化,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进步的亚太梦想。

  世界有理由期待,中国领导人的出席将继续引领亚太航船劈波斩浪,驶向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未来。

  回应关切,开启亚太合作新征程

  庆州和白国际会议中心,是今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会场。在当地文化中,和白是以全体一致表决为原则的合议体会议机构,展现着聚集、分享、沟通的会议文化。

  和白之下,合作是关键。合作才能办大事、办好事、谋长远。从政治家到企业家,从各国元首到普通民众,合作是共同关切。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亚太合作未来的路怎么走,关乎地区发展,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世界未来。”

  每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都会结合亚太经济和世界经济最新形势,回应关切,推动合作。

  一幕幕场景令人难忘:

  2017年,越南岘港。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紧扣人心,35分钟内赢得17次掌声;

  2022年,泰国曼谷。习近平主席中英泰3个语种的演讲稿在会场被代表们争相取阅、品读;

  2023年,美国旧金山。当地媒体全文刊登习近平主席的演讲稿,称这份演讲稿“包含着美国商界、决策者和全世界高度期待的信息,将被广泛深入研读”……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面临多种风险挑战。亚太地区占世界人口1/3,占世界经济总量逾六成、贸易总量近一半,是世界经济的重要阵地,孕育着无限希望,也承载着重大责任。

  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被工商界称为“亚太经合组织之梦”。“我们决定启动和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向世界宣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伟愿景。

  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再到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中国始终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引领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助推亚太经济合作走在全球前列。

  绿色转型、科技创新,塑造着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是通往长久繁荣的必由之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要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为绿色创新发展汇聚共识。

  在毗邻秘鲁钱凯港的圣罗莎湿地,一群鲣鸟展翅飞翔。开港近一年,已开通6条航线的钱凯港不仅成为面向亚太和拉美的“双向通道”,还是智慧、绿色的深水良港。钱凯市市长阿尔瓦雷斯感慨:“钱凯港既是‘金色’的,也是‘绿色’的。”

  在泰中罗勇工业园,长安汽车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正式投产。依托AI与自动化技术,数智平台正推动当地汽车制造业向智能化迈进。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办公室秘书长朱拉表示,自动化技术已成为该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就,正深刻改变着泰国制造业的未来。

  亚太合作万流归一,落点是各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用好亚太经合组织平台,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共同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蛋糕’,让更多经济体、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将实施《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作为优先事项,协助发展中经济体加强网络、数据、算力等方面能力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成立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女性领导力论坛、青年创业家峰会,推动中小企业、妇女、青年等群体实现共同发展……弥合发展鸿沟,中国挺膺担当。

  围绕今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主题,中国将同各国一道,集众智、汇众力、谋共赢,共襄区域合作盛举,共创地区人民美好生活。

  扎根亚太,中国式现代化育新机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习近平主席以“地瓜”为喻,道出中国和亚太的关系。

  亚太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同亚太区域合作进程相融相伴。

  “中国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太和世界”“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太,也将进一步造福亚太”……中国的立场坚定不移。

  国际观察人士指出,“世界看亚太,亚太看中国”。在“亚太奇迹”的宏大乐章中,“中国奇迹”是其中最激昂的篇章。

  习近平主席启程前夕,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迄今为止,中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茬接着一茬干,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四五”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后,先后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巨大的经济体量,长期稳定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壮阔画卷徐徐铺展。英国《经济学人》网站这样描述中国的“十五五”规划:其规模之庞大,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相称,涵盖从先进制造到绿色发展等方方面面。

  每次站在亚太经合组织舞台,习近平主席都向世界讲述日新月异的中国。从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到全面深化改革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的解放,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发展的关键词与亚太合作的蓬勃脉动紧密相合。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积极向世界贡献国际公共产品,亚太是直接受益者。

  与西方制度忽视未来世代利益不同,“中国之治”以历史耐心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确定性,带来市场空间、投资环境、发展韧性的确定性。

  面对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持续释放惠及亚太的外溢效应——

  以高水平开放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等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与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今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圆满完成。

  以绿色创新培育面向未来的增长动能:老挝孟松600兆瓦风电项目点亮百万家庭;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入”亚太千家万户;面向太平洋岛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南南合作培训……中国携手亚太各国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为地区发展蓄积强劲动能。

  如今,中国是许多亚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六成,大力带动地区货物贸易增长和服务贸易增长,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如同动力源和推进器。

  秘鲁亚太经合组织高官雷纳托·雷耶斯表示,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重要成员,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引领亚太经济增长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聚韩国庆州,中国领导人将与各方领导人一道,以深化亚太合作、造福亚太人民为使命,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近邻伙伴,锚定中韩关系发展方向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这句韩国家喻户晓的名句,出自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意为道义相通,不会因为国家不同而产生距离。

  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会址庆州正是崔致远的家乡。习近平主席时隔11年再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韩国各界充满期待。

  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2014年,双方宣布中韩努力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四个伙伴”的提出,极大丰富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

  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一周之内向韩国当选总统李在明致贺电、同李在明总统通电话,均强调“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目标”,深刻指出“一个健康稳定、持续深化的中韩关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锚定中韩关系发展方向。

  近年来,每次与韩国领导人会晤,中方都传递出明确而稳定的信号——中国把韩国视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两国应确保中韩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中韩是分不开的伙伴。中国提出并积极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韩自贸协定签署10年来,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中韩之间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市场融合趋势并未改变。

  中韩两国文化相互融入对方国家人民生活。2014年访问韩国期间,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引经据典,回顾中韩友谊,展望共同未来。他特意带去1万册介绍中国情况的图书和影视资料,促进中韩青年间的相知相亲。不久前,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正式生效,推动中韩游客“双向奔赴”;2025中韩媒体合作论坛在首尔举行,人文交流持续升温。

  中韩都是亚洲重要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两国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目标,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不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将为变乱交织的地区和国际形势注入更多确定性。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5日 03 版)


责任编辑:管理员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