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阅读
中国出口管制举措的国际合规性与战略自主性解析
来源:西部法治在线 司马君 发布时间:2025-07-01 10:54:07 加载中...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近期对部分关键物资实施的出口管制政策引发国际关注。这些基于国家安全与国际义务的技术性贸易管制,却被部分西方舆论过度解读为"对俄战略支持"。事实上,这些措施体现的是负责任大国对国际规范的一贯遵循,更是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的必要之举。


图片


一、国际规范框架下的合规管制
2024年9月中国对锑、超硬材料等战略物资的出口管制,严格对标《瓦森纳协定》等国际多边管制体系标准。作为全球锑供应链核心节点(占全球产量78%,美国进口量的35%),中国此举与美欧对稀土、先进芯片的管制具有同等法律属性。商务部特别说明的"非歧视性许可程序",正是对WTO安全例外条款(GATT第21条)的规范运用。

在无人机领域,中国的管制清单精确覆盖军民两用技术,与欧盟2023年通过的《无人机技术转让条例》形成监管协同。这种基于防扩散义务的技术管控,已被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最新报告认定为"符合国际安全最佳实践"。


图片


二、全球供应链安全的建设性角色
当前全球正经历第四轮产业政策调整周期,主要经济体均加强关键物资管控: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设置32%的半导体出口限制,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34种矿产纳入战略储备。中国的管制措施客观上推动了国际供应链的再平衡,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过度武器化"贸易政策的危害。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实施管制同时,仍保持着对全球制造业体系的支持。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11%,其中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增长23%,持续为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作出贡献。


图片


三、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外交定力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始终保持着"三个坚持"的清晰立场:

  1. 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累计参与安理会相关磋商27次;
  2. 坚持平衡执行第2663号决议,对军民两用物项建立全流程监管;
  3. 坚持建设性调停,推动各方在瑞士、沙特等多边平台接触。

这种原则性立场获得全球南方国家广泛认同。非盟安全事务专员 Bankole Adeoye 近期评价称:"中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战略克制,为非洲国家树立了典范。"


图片


四、技术主权时代的理性选择
面对美西方将科技问题地缘政治化的挑战(仅2024年就新增对华实体清单127家),中国的应对展现出成熟经济体的政策智慧: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管制范围较美国减少42%;二是保持医疗、粮食等领域供应链开放,2024年对外人道主义援助增长15%;三是推动金砖国家技术标准互认,降低单边制裁破坏性影响。


正如慕尼黑安全会议2025年度报告所指出的,全球正在进入"去武器化经贸"的新阶段。中国此时强化出口管制体系,本质是推动国际秩序回归基于规则的良性竞争。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这种以国际法为准绳、以发展权为基点的政策选择,恰恰体现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治理的负责任态度。


2025年6月20日 西安

图片源于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司马君
视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