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农冠斌 近些年,随着盗墓题材文学、影视作品走红,探墓类短视频受到一些网民追捧。在部分网络平台,打卡已故明星墓地、探访冷门古墓、沉浸式体验凶宅等成为一些博主的直播或视频内容选择。 古墓题材持续受关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人们在文博领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要,有助于普及文物与考古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但一些视频往往使用惊悚类画面,搭配悬疑式解说,满足了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细看之下,部分“探墓”视频不乏为博流量而出格。 有的博主在“探墓”过程中,以夸大性、错误性解读吸引网民;有的博主无视警告,冒险进入危险区域寻求新奇;有的博主为制造刺激,甚至取出死者尸骨任意摆拍……流量之下的种种丑态,不仅误导公众,更扰乱网络生态,严重违背公序良俗。 出格之举,必须刹住,决不能放任“探墓”视频野蛮生长。
上一条: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条: 推动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事件因其惨烈与残酷,深深烙印...[详细]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陈燕)2月3日,陕...[详细]
人民法制报河南讯(本报杨斌周印/图通...[详细]
女兵是世界各国阅兵式上的“靓丽风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