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注三农
“一肩挑”不是“单独挑”——永寿县规范村务运行、强化集体决策
来源:陕西网 发布时间:2021-05-16 13:45:38 111

一刀切变分类选、一人干变一起干、一言堂变群英会,“一肩挑”引发1>1+1的效应。

袁文化想把苹果重新种起来。

担任强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他一直在寻找一个长效稳定的产业。村里过去有过种苹果的历史,自己也贩过苹果,在旬邑县、洛川县考察一番,又请来杨凌的专家检测后,他有了答案。

图片

苹果喜获丰收

常宁镇强华村是苹果种植的优生区,袁文化带领群众新建苹果园900亩,又成立永寿县富康果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等,苹果产业逐渐做大,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

全面推行“一肩挑”后,像袁文化这样敢担当、能干事的村干部越来越多,并在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的全面领导、提高村民自治的运行效率、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但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只是迈出了“一肩挑”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做好“一肩挑”后半篇文章?

一年多来,永寿县聚焦“一言堂”“一人挑”“挑不远”等问题,在完善机制、监督管理、干部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引发1>1+1的效应。

真挑不假挑

2019年11月,永寿县157个村实现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覆盖,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128个,村委会主任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村18个,新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村8个。

常宁镇折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自轩就是一个新人。2019年9月正式“一肩挑”前,他在村上干了36年会计。连他也没想到,“一肩挑”的重任会落到自己身上。

“分类选,不搞一刀切,选出最合适的人。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永寿县委书记苏晓梅说。

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让李自轩暗下决心,要为村上办出点实事来。上任第三天,他就召开了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征集大家对村子发展的意见建议,其中,有不少村民反映出行难的问题。李自轩当即在会上表态:马上修路,资金问题自己想办法,不要群众一分钱。

李自轩一次次去县上争取项目,常宁镇也积极出面帮助协调,200多万元资金很快到位。折楼村又召开了一次大会,除了推选出村民代表负责监督产业路工程建设,李自轩还向群众承诺完善村里的亮化工程。

2020年10月,4800多米的产业路完工,116盏路灯点亮了折楼村的夜晚。

除了像李自轩这样综合测评满意度高、群众认可的村干部外,永寿县还重点通过返乡走亲请回一批。每年召开“返乡走亲”座谈会,邀请返乡创业或在外的能人参与家乡建设。

渠子镇洛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富荣就是村上“三顾茅庐”从外地请回来的能人。

张富荣是“80后”、大专学历,在外经营运输和油漆生意,已经离开家乡近20年。最终选择回村,他坦言:“在外这么久,钱是挣不完的。乡亲们可能都不认识我了,我也想为大家做点事。”

如今,在张富荣的带领下,洛安村被评为永寿县第二批“综合示范村”。从2019年开始,永寿县先后培树两批共15个“综合示范村”,全面提升“一肩挑”干部补贴,逐步落实村干部工龄补贴、健康体检、意外伤害保险及死亡抚恤金等待遇,让干成事者真正得到实惠。

“被命名为‘综合示范村’后,每月补贴有3800元钱,加上工龄补贴,一年下来收入增加不少。”张富荣说,组织不亏人,我们更不能亏心。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干部十分关键。”永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国鹏说,要继续探索完善“一肩挑”后村级组织规范运行机制,激励村干部想干事、干成事。

永寿县对村干部的厚爱,使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被充分激发。

2019年7月,伴随着连绵不断的大雨,甘井镇烟庄村正在建设的大棚塌了。

图片

王清莹在大棚看蔬菜长势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清莹赶过来,看到60米的土建只剩一半,心都碎了。自己刚刚“一肩挑”,提议发展大棚蔬菜,获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工程才刚刚开始,就遭遇了天灾。

“出师不利,难道是不好的预兆?”王清莹心里犯起嘀咕。仿佛为了印证他的预感,接二连三的强降雨,先是把三个大棚的钢构打弯,又把一个已经结满甜瓜的大棚冲塌。当时,甜瓜刚卖了9000多元,投入的3万元钱打了水漂。

“由于土质问题,光建大棚的地址就换了三次,群众都没有怨言,村委会副主任胡社利更是背着媳妇,跟我一起贷了60万元。”王清莹咬着牙说,“大家这么相信我,我不能先失去信心。”

2020年2月,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王清莹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前带着村干部冒雨种的菠菜,纯利润就达16000多元。在当时疫情影响菜价上涨的情况下,王清莹本着先打牌子的原则,坚持没有涨价。物美价廉的菠菜,自然吸引了不少人驱车前来。

图片

烟庄村西红柿大棚

一个月后,烟庄村的西红柿更是卖出21万元的高价。“两炮打红,大家都另眼相看,连外地打工的年轻人都愿意回乡了。”王清莹说,“我想,这才是‘一肩挑’的作用和魅力。”

实挑不虚挑

“‘一肩挑’后,虽然压力大了、责任重了,但工作干起来更顺了。”张富荣说,在问题的决策、事务的处理上,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环节,消除了不必要的矛盾和磨擦,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

张富荣能这么快上手,得益于永寿实行的县镇两级领导与新任“一肩挑”干部结对帮带制度。与张富荣结对的,是渠子镇党委副书记陈宇。“陈书记学历比我高,经验比我丰富。村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他帮我解决的。”谈及自己的“老师”,张富荣满是佩服和信任。

洛安村有两户村民因为宅基地问题闹矛盾,十几年来关系越来越差。张富荣多方调解,做了很多工作,这件历史遗留问题却毫无进展。

2020年5月,陈宇在看望张富荣时得知了他的烦心事。“法律有相关规定,你就看两家宅基地证的时间。”经陈宇提醒,他查阅了相关政策,又咨询了律师后,这件遗留十几年的问题顺利解决。

这次,张富荣又接受了新的学习任务:了解法律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脱贫攻坚政策、经济知识、党建理论,不同阶段,陈宇给他的建议各不相同。

图片

王红军在新建苹果园劳作

做实分工后,店头镇西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红军也感觉工作顺了。但刚刚“一肩挑”时,他忙得不可开交,感觉力不从心,没多久就病倒了。

实行“一肩挑”后,村级正职干部职数减半,正职降为副职后积极性有所减弱,难免有“退居二线”的心理,村上的操心事、烦心事全落在“一肩挑”干部肩上。

“‘一肩挑’绝不是一人干,不能大事小事一把抓。”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店头镇党委书记王高林说,集体的事大家一块干,要学会做好担当统领的“领头雁”。

随后,在王高林的帮助下,王红军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各有侧重地重新分配了工作内容。熟悉党务的副书记协助抓党建工作,有经济头脑的副主任负责管理两个合作社,认真细致的村文书负责整理归档资料,熟悉电商的年轻村委负责运营供销社。

王红军也没有只当“甩手掌柜”,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会及时帮助解决。经他统筹协调,原先需要个把月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基本一周内就能搞定。

图片

徐旗成在牛场喂牛

对“下去”的村干部,常宁镇何谈村也鼓励引导他们发挥余热。针对卸任干部涉农政策清、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何谈村设立政策宣传岗,为群众宣传政策、普及知识,有的卸任干部还与后备干部形成“一对一”帮带,协助年轻人成长。

“这些办法都很好,但人从哪来?”常宁镇党委书记郭志龙更担心的是谁来接班的问题。“一肩挑”,意味着只能从党员中确定人选,而当前的现实问题是农村党员队伍力量薄弱,缺乏能够挑得起的后备人才。

截止2020年底,永寿县的“一肩挑”干部中,最大62岁,最小30岁,51岁至60岁的有108人,占68.7%。从学历上看,高中及以下的就达到91.7%。

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的现状,使得“一肩挑”后备干部培养更加迫在眉睫。

“在工作细节中看人品和能力。”王红军透露自己挖掘好苗子的办法。村妇女主任张玲娟,就是他在一次会议的筹备过程中发现的。当时张玲娟主动帮忙、做事干练、有自己的想法,一下就入了王红军的眼。

从推荐入党到跟班学习,王红军有意培养张玲娟参与村级事务。当选为村妇女主任后,张玲娟在宣传政策、组织妇女活动、反映妇女心声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稳挑不乱挑

“微信收款20.3元。”王清莹的手机收到一条提醒。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秋鸽、村委会副主任胡社利和监委会主任周纪民的手机也跟着响了起来。

烟庄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大棚蔬菜卖得红火,每天都有不少收入。大棚蔬菜零售由两个人负责,一个人收钱一个人记账,每天收摊后要回村给会计上报。

“现在进账的每分钱,大家都能第一时间知道。”王清莹说,自从开通了微信收款二维码,他主动给班子成员添加了收款提醒,四个人就能同步收到通知。

在当前多数人质疑“一肩挑”有可能变成“一言堂”的情况下,王清莹认为,村干部要更主动地接受监督,把自己晒在阳光下。而作为村“两委”权力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确实,我们村的监委会主任张云学就是一个典型。”王红军表示认可。在王红军眼里,张云学“人直、话少、闲不住”,村里的事有他盯着,绝对放心。

2020年11月,西庄子村开始修建水渠,张云学主动要求跟进工程监督,“咱村自己的事,不看不放心。”他这一看,还真发现了问题,有两条街的水渠垫层,从10厘米“缩水”到8厘米。

张云学随即提出质疑,及时向村里汇报了情况。最终,涉及问题的200多米水渠垫层全部重新修建。如果没有他的监督,这次工程项目就可能埋下隐患。

“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永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办主任王从强认为,只要按照程序办事、及时公开,基本不存在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

永寿县制定出台了村级组织工作规则,村级重大事务决策、重大“三资”使用等,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王红军的办法简单直接,“‘一肩挑’后,我们村大事小事都要开会,会是多了,但村里的事大家心里都有数了。”

2019年年底,王红军看准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在村里广泛征求意见后,村党组织把初步计划提出来,“两委”会商议时,想法有了分歧。

有人觉得苹果产业周期太长,有人担心其中风险太大。村委会副主任王勇智提出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地从哪儿来?

出乎王勇智意料的是,在随后的党员和群众大会上,有党员直接抛出“钱不够你说话”的“豪言”来支持村里的产业发展,村民也对此报之以超乎想象的热情,300多亩地全部顺利流转。

2020年9月,果园建设工程上马,西庄子村再次召开大会推选项目工程总负责。王存瑞、王军礼作为村民代表,参与并监督这次项目建设。

“无论是班子会,还是党员会、群众会,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公开透明,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感到被认可和需要。”王红军说。

除了开会,王红军又启用了在很多农村淘汰的广播。为了修广播,他爬上房顶超过20次。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经过他夹杂着方言的“陕普”,从广播中传进每个村民耳中。

(当代陕西   王雅   )


责任编辑:管理员
视频聚焦